郵箱:info@welfareprinting.com
澳門天主教區1576年成立,耶穌會傳教士來澳,首先於1585年以中式雕版傳統印刷術、印製了首本宗教書。隨後義大利神父范禮安來澳,獲批准在澳門聖保祿學院開辦新型的印務所,並將一台德國古騰堡木製印刷機從歐洲運到澳門,並於1588年用此機印製了多本教科書及聖經書,據記載這是中國地區引入的第一台西式木質印刷機。
天主教傳教士范禮安、利瑪竇等在400多年前便開始了歐式印刷業,但其後,天主教會不同意澳門繼續印刷事業,使當時印刷業停頓了發展。至1807年馬禮遜傳教士來澳,再使澳門印刷業蓬勃起來。馬禮遜是基督教新教第一個到中國的英國傳教士,他於1807年9月抵達澳門,來澳後努力學習中文,他很重視印刷、出版,並招收了門徒蔡高學習印刷工藝,後來蔡高更成為中國第一個基督教徒;於1815年又招收工人梁發入印刷所,其後梁發在澳門被封授為中國第一個華人牧師。蔡高 、梁發這兩位印刷工人,幫助馬禮遜在澳門印製了不少期刊、中文聖經書等。道光六年八月 (1826年9月19日) ,馬禮遜攜家眷從英國返回澳門,攜來一部自費購買的石印機,開始嘗試在澳門石印印刷品,這是中國第一次石印技術在澳門進行。
上世紀七十年代,澳門經濟開始騰飛,印刷工業亦隨勢起動。澳門的印刷廠1975年增至32家,職工160人;1981年增至50家,職工410人;至1984年印刷廠增至57家,員工540人。至九十年代後,隨著國內改革開放,部分印刷廠主力已遷往珠海及中山,留在澳門生產的工廠,已有所減少。
1822年9月12日居澳葡人在澳門開辦葡文《蜜蜂華報》週刊,是澳門歷史上第一份報紙,也是外國人在中國印刷出版的第一份西報,該報是以鉛字活版印刷的,也是以歐式印刷術印製的首份澳門西報。
以鉛字版印刷的報紙,在一百多年前已在澳門盛行。而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很重視辦報,《鏡海叢報》週刊創辦於1893年7月18日,有中、葡文兩種文本,是澳門近代報業中流傳最廣的報紙之一,當時刊登了孫中山的革命活動以及圖、文、廣告。孫中山在廣州、石岐等地開辦的藥局,成為該報的17個海外派報處之一,孫中山並將印刷列為人類賴以生存的衣、食、住、行之後的第五大生活要素。
印刷術的發明,不僅推動了社會、政治、經濟、文化的發展,而且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亦產生深遠的影響,因此,世界上很多名人都把印刷視為〝人類文明之母〞。中國維新變法之師康有為、梁啟超亦很重視辦報,當時在上海開辦了《時務報》,一年後,在1897年2月22日在澳門水坑尾街亦開辦了《知新報》。
1906年創辦的無原罪工藝學校,開辦了多項手工專業,其中包括印刷工藝。60年代慈幼中學重組課程,開設印務所,從歐洲引進多台當時十分先進的印刷機,其中包括一台海德堡Kord膠印機,培訓了大量的印刷學生,該批學生畢業後有任職於當時官印局,也有一批於六七十年代創業,成為澳門印刷業界的中流砥柱。
澳門官印局 (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後更名為政府印務局) 創辦於清光緒年間,迄今已一百多年,承擔印刷政府公文、檔案、政府公報、書刊等,在六十多年前曾印刷澳門郵票。 在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,當時由於葡國管治巴西,及近300萬日僑旅居巴西的關係,而令日本不敢派兵侵佔,澳門得以中立,但幾已成死埠,對外交通被阻,因戰爭逃入澳門的人口大增達至50萬人